“掌柜大叔說得是,但干魚價低了,干筍也賣得太便宜,我們辛苦從村里背到鎮(zhèn)上,這個價錢實在賣不起呢。”
林小福微微一笑,不提價錢了,只指了指小背簍這邊。
“三樣干貨,本就是做為樣品帶來談價的,現(xiàn)在只有干木耳符合行價,那就把干木耳賣了吧?!?br>
至于另兩樣?她不提,其他人也聽得明白,那是買賣沒有談成,不賣了。
趙子誠在她開口后就沒有作聲了。
當(dāng)初他在鎮(zhèn)上打聽過行情,唯獨沒有進徐寶記來,是因為他傾向于與徐寶記長期合作。
因而,在了解到其他鋪子的行情之后再直接往徐寶記走,是他認為,價錢肯定也差不離。
卻沒想到,干魚少一文,干筍直接少了一半,與干木耳價一樣了。
這能一樣嗎?木耳不用自己種,只要山里找到長木耳的樹,一年能摘許多回。
而能曬干筍的人家,首先得有一片竹林,在保留新竹的前提下,才能挖出竹筍來曬。
這本就不是家家可做的生意,價錢,也能賣到十文。
他聽到徐掌柜報價之后,心里也覺得不平。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