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咱們一家也不說兩家話,我知道公公病了這么久,怕也有些花費(fèi),又花了二兩娶我進(jìn)門?!?br>
“雖說這錢我家沒拿到,但婆婆也去鬧了一場,拿回點(diǎn)嫁妝,到也不算虧。”
“但子富要讀書、迎春也要攢嫁妝,一家老小要吃飯,用錢的地方確實(shí)多?!?br>
一翻話十分體諒,聽得趙長祿臉色總算好看了些,點(diǎn)了點(diǎn)頭。
“但要說起來,只能說今年不如意吧,公公還在養(yǎng)病,子誠腿疾沒錢治,拖得久了變嚴(yán)重了,如今只能歇著?!?br>
“原本只當(dāng)養(yǎng)養(yǎng)就好,后來聽了公公提議,今天上午去藥廬看過,二伯說是寒傷入骨,給開了四十天的藥先治著,入夏以后還要扎銀針。”
“扎銀針可比吃藥貴多了,我們哪兒扎得起呀,這藥錢還記著帳呢,可子誠的腿不治好,以后怕是不能打獵了呢。”
“不說沒錢進(jìn)帳了,能不能好好走路、挑水、砍柴,都難說呢?!?br>
“這可真是嚇著我了,剛才去拿藥時(shí),二伯還叮囑了,打漁也不能累著呢,得歇歇,不然治也白治。”
“這些天都是我和我娘、我小弟小妹上山摘木耳,子誠只能看家,今天若非為湊子富小弟買紙筆的錢,我是怎么也不愿讓他去河邊的?!?br>
“這些天也得虧楊文叔和楊武叔幫我們挑水,不然家里連水都吃不上了?!?br>
所以,想盼著趙子誠快些上山賺錢來供著趙家人那些開銷?再將茶攤收入只字不提?
呵呵噠。
趙長祿本以為訴了一翻苦,二媳婦能體諒趙家的難處,讓些魚錢出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