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在鎮(zhèn)東賣,白飯團三文、加了桃肉或是酸菜的就五文,加了肉或其它料的就十文錢一個?!?br>
“價錢不同,總能讓人買得起吧,這一個能抵一小碗飯了,吃得起的可以買兩個,不同味道的?!?br>
“可以選擇的多,不是比包子和饅頭更好吃么,不同的吃食要尋找不同的吃客,也就是——不吃包子饅頭,又嫌上酒樓貴的那些客人?!?br>
“這些客人可能會在街邊吃餛飩、面,可我這些不用碗筷呀,吃個新鮮有趣還方便不是。”
林小福雖然心中還有些擔憂,但說起來又充滿了自信,她在尋找客源的同時又想挖掘一批新的客源。
她賣的吃食就是與眾不同的。
就算以后好賣,有人嗅出商機而跟風,她也還可以做出新的品種來,別人永遠賣在她后頭,鎮(zhèn)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吃個幾回,誰看不出來?
等她讓趙家打出正宗的招牌來,一些有講究的客人,就會避開跟風的小販,直接找到趙家攤前來的。
只不過這些話,她就沒有細說了。
“趙家是幾代人擺慣了攤的,你做的這個飯也好吃,可以讓他們一試,你手藝這么好,以后開個飯莊也肯定賺錢的。”
楊三爺爺吃了一個蘑菇肉飯團,又要了一個桃肉飯團吃得津津有味,稱贊林小福的手藝。
“嗯,先擺攤看看有沒有賺頭,不行再想別的主意,反正我最近閑著,家里也不缺糧,多試試這種吃食?!?br>
林小福笑應著,卻不好解釋趙家的事情。
楊三爺爺?shù)揭矝]有繼續(xù)說,畢竟趙家與趙子誠的關系,他自然是清楚的。
如今趙子誠和小福丫頭日子好過起來,肯幫趙家,村里人都夸著呢,到是沒覺得不應該幫。
畢竟趙家養(yǎng)大了趙子誠,趙子誠要盡孝、要報恩,都是說得過去的,何況趙長祿這個繼父也沒有太多讓人詬病的地方。
家里的事情,旁人又如何好指手劃腳?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