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懷水果然是個老瓷工,楊鵬說的各種後世技術(shù)他一點就通,拍x脯說能把這窯子做出來。楊鵬給了蔡懷水一千兩銀子支用,讓他采購各種材料。楊鵬還在天京城東南劃了一塊土地給蔡懷水做廠房,又雇了五個雜役給蔡懷水做幫工和學(xué)徒,讓他們跟著蔡懷水建燒玻璃的窯子。這邊玻璃窯在建,那邊楊鵬要的六磅Pa0已經(jīng)做好了。
四月十日,楊鵬的玻璃窯做好了。玻璃窖里布置有六個坩堝——都是蔡懷水找專門的坩堝匠人用最好的瓷土燒的。玻璃窯點火後,坩堝在窯里燒了兩天,燒得白熱,楊鵬才把原材料放進坩堝里。
楊鵬把第一爐作為試驗,在不同的坩堝里放置略有不同的原材料:有的坩堝里只有純鹼、石灰石和石英,有的坩堝里這三種主要原材料配b不同,有的坩堝里加上一點硼砂,有的加上一點長石——看看哪種配方最後產(chǎn)的玻璃最好。
也多虧有了蔡懷水,楊鵬才知道哪里買得到硼砂、長石之類的配料。說起來,燒制玻璃還挺麻煩的:燒熱的玻璃水中,要加入硝石去sE——玻璃因為含有微量的鐵元素所以呈綠sE,其中尤以二價鐵為綠,三價鐵則不是顯著的綠sE。楊鵬加入硝石後,硝石將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玻璃就顯得無sE透明。
不但如此,玻璃燒制好後還需要澄清——要在玻璃熱Ye中加入澄清劑,b如食鹽。澄清劑遇熱揮發(fā)會形成大氣泡,這些大氣泡上升過程中帶出小氣泡,能讓玻璃中的氣泡減少,因此澄清。楊鵬的爐子設(shè)計得很成功,燒了一天把六鍋原材料全部燒成了玻璃熱Ye。玻璃Ye分別進入退火通道退火後,楊鵬檢查玻璃試驗品的成sE,發(fā)現(xiàn)第三個坩堝里加了硼砂的玻璃的透明度最好,算是找出了最優(yōu)的配方。第二爐玻璃楊鵬又微調(diào)第一爐找出的最優(yōu)配方,直到找到較為完美的配方,這才作罷,開始制作成品。
第三爐玻璃,楊鵬就開始用模壓器模壓玻璃用品了。楊鵬用生鐵制造模壓器,模壓器上抹上一層用桐油調(diào)和的木炭粉末,防止鑄模和玻璃黏合。一個坩堝的玻璃Ye倒入退火通道降溫後,將一些玻璃Ye被倒入鑄模,工匠們壓下鑄模壓具,迫使玻璃YeT在模壓器中成型。待模壓器中的玻璃冷卻後,一個圓形玻璃杯就做出來了。
透明的玻璃杯做出來,放在桌子上十分美觀,散發(fā)著水晶般的皎潔光澤。蔡懷水大呼神奇,興奮地跟在楊鵬後面左看右看?!俺侵?,做成了!做成了!這下我可以去娶翠兒了!”五個打下手的匠人也是滿臉驚奇,看向楊鵬的目光中滿是崇拜。
這個時代玻璃是絕對的奢侈品,這麼大的透明玻璃杯匠人們都沒有見過,放到市場上去賣肯定可以賣個好價錢。不過楊鵬拿起那玻璃杯仔細一看,卻發(fā)現(xiàn)了不足之處——玻璃杯杯壁里還有一些氣泡。這些氣泡不但有礙美觀,而且會讓玻璃杯變得脆弱,容易破裂。
楊鵬想了想,覺得還是澄清的工作沒有做透。楊鵬決心要g掉這些氣泡,於是在新一鍋玻璃熱Ye中加大了食鹽的投放量。食鹽放多以後氣泡倒是減少了,卻讓整個玻璃Yer化了,做出來的玻璃杯變得不再透明,變得像是後世的磨砂玻璃似的,讓楊鵬大失所望。
楊鵬想了好久,決定還是維持原來的食鹽投放量,增加攪拌的工序!他找鐵匠打造了幾十根鐵棍子,讓匠人們在玻璃Ye冷卻前不斷攪拌坩堝中玻璃熱Ye,把玻璃熱Ye中的泡沫盡量攪拌冒出,這才加入食鹽做澄清劑。加入了攪拌程序後,楊鵬指揮工匠們將這一鍋玻璃倒出模壓。新一個玻璃杯做好後,楊鵬驚喜地發(fā)現(xiàn)氣泡基本沒有了。他得到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圓底玻璃杯。
看著這個完全透明基本無sE的玻璃杯,楊鵬感覺銀子在朝自己揮手。
不過楊鵬倒是不擔心玻璃配方外泄,為了防止玻璃產(chǎn)業(yè)的配方外泄,楊鵬早就在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層層設(shè)計:他一開始就把燒玻璃的燒窯和投料工序細分為六個步驟,每個步驟交給不同的人C作。而且楊鵬也不告訴C作投料的工人他C作的是什麼材料,只讓他知道材料到了就按重量投入坩堝。而原材料采購人員也只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材料,不知道這些原材料怎麼用。
即便是幫助楊鵬建玻璃窖的蔡懷水,他也只清楚玻璃窖的結(jié)構(gòu),不知道楊鵬的各種材料配方和b例。想Ga0到楊鵬的玻璃配方,就要買通所有玻璃作坊工人和所有原材料采購人員,這是極難的。如果說技術(shù)從保密到擴散的趨勢是不可逆轉(zhuǎn)的話,楊鵬希望這個擴散的日子盡量晚一些到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