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南郊五印寺,楊爾銘帶著桐城官吏匆匆趕到。
馬先生和皮應(yīng)舉站在一個群埋坑之前,馬先生站得筆挺,雖然面有憂色,但仍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他雖然沒有任何官職,但他能影響權(quán)力,他的地位就相當(dāng)于省長秘書,連皮應(yīng)舉這樣的知府也絲毫不敢怠慢,更不要說知縣了。
楊爾銘趕路趕得滿頭大汗,他還是初次見馬先生,從皮應(yīng)舉站的位置看,應(yīng)當(dāng)就是他身邊那老者。
但皮應(yīng)舉是正式的上官,馬先生名義上只是百姓,楊爾銘一時不知該先給誰見禮,就怕失禮得罪了任何一方。
皮應(yīng)舉朝著楊爾銘一招手,“錦仙來見過馬先生。”
楊爾銘舒一口氣,趕緊對馬先生躬身道,“晚生筠連楊爾銘,見過馬先生。”
馬先生點點頭,楊爾銘方才這個稱呼也是講究了的,因為楊爾銘是官,馬先生是民,沒有楊爾銘先施禮的道理,所以楊爾銘放棄官員身份,是以晚學(xué)后進自稱的。
一般士子見前輩或官員,都要自稱晚生末學(xué),一旦中了進士,有些會改口稱侍教生,而楊爾銘作為同進士出身,還以晚生自稱,算是給足了馬先生面子。
“楊大人的名聲,馬某在蘇州也有耳聞。
我朝二百余年,據(jù)老夫所知,還沒有十四歲的知縣,可見是圣天子在位,天降奇才于我大明?!?br>
楊爾銘連道不敢,馬先生上下打量一番楊爾銘,看起來確實對楊爾銘聞名已久,此時特意要多看一會。
馬先生往周圍掃視一遍,一圈官吏都躬身頷首,那些什么縣丞、典史、六房司吏之類的,他也不打招呼,這些人不像楊爾銘有進士出身,都是雜官小吏,日后也不可能在官場有大的發(fā)展,雖然上次打過交道,但馬先生并不記得名字,也不想花費太多時間,頷首一下算是禮節(jié),臉色仍然十分嚴(yán)肅。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