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粉紅色的花瓣在風(fēng)中翩翩飛過,穿越河岸上低垂的柳葉,輕輕落入流淌的秦淮河中,泛起一片小小的漣漪,隨著河水緩緩流去。
“裙腰芳草拒長堤,南浦年年怨別離。
水送橫波山斂翠,一如桃葉渡江時。”
方以智吟誦完畢,收回斜指的折扇,龐雨夸張的贊嘆了一聲。
龐雨四人從太湖到石臼湖,再從觀音河入秦淮,一路平穩(wěn)的到了南京,確實比在長江上放心,到南京住下后,按約定去見了方以智,今日離開方家時,正好方以智要出門定社集場所,也在龐雨客棧附近,便一起來到桃葉渡。
同行的還有方以智的妹夫?qū)O臨,龐班頭同樣是一襲合身的青衿,腰上插著一把折扇,頭上扎著方巾,只是頭發(fā)有些短,發(fā)髻顯得很小,外表斯斯文文的,孫臨則一聲黑色勁裝,腰上則掛了一把腰刀。
三人走在一起,龐雨比孫臨更像一個文士。
旁邊的秦淮河水清澈凈透,河邊曲靖蜿蜒,四月的桃花花瓣隨風(fēng)飛揚(yáng),將青色的石板路點綴出片片粉紅。
龐雨聽了方以智的話,不由恍然道,“原來是因為桃樹多,那為啥不叫桃花渡更有意境?!?br>
另一邊的孫臨干咳一聲,方以智有些尷尬,連忙解釋道,“東晉時的王獻(xiàn)之有一小妾名叫桃葉,這小妾經(jīng)常往返秦淮河渡口,王獻(xiàn)之每次都在這渡口接送,寫下了三首桃葉歌,這渡口從此得名桃葉渡。
因為有桃葉此名,后來者才多有在此種桃樹,卻不是因桃樹多才叫桃葉渡?!?br>
“原來如此?!?br>
龐雨探頭看了一下那邊的孫臨,這位改字武公的妹夫也正在看他,那表情頗為怪異,似乎對龐雨的文化程度十分懷疑。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