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這時刊涉及復社,那些士子要詢問張溥,有個叫周鐘的專程去了一趟太倉,那張溥同意將復社時文刊出,也答應寫創(chuàng)刊詞,但他說不能用復社給時刊取名。”
何仙崖擱下了茶杯,用衣袖擦了一下嘴邊的茶水。
龐雨想了一下,朝廷之上山雨欲來,若是阮大鋮等人說的是真的,這個張溥當然不會一無所覺,不用復社的名號更穩(wěn)妥一些。
還有便是這時刊有些新奇,張溥大概也是準備看看效果如何再說。
據(jù)龐雨近期的打聽,明代除了邸報之外,民間報紙集中在京師,在安慶碼頭上收集到的就有兩三個報頭,以《京報》為最多,也是民間的報房所發(fā),但主要都是選登的朝廷旨意、官員任免等等,沒有脫離邸報的范圍。
江南地區(qū)有一些小報,但發(fā)行范圍很小,像這樣用時文作報紙的,此時還沒見過,所以張溥謹慎一些也可以理解。
“看張溥一個無官無職的書生,費盡力氣鬧騰出那么大一個文社出來,必定是一個好名聲的人,這報紙對他有實在好處。
如此只要安坐家中,便可將他所做時文遍布天下,還不用他出錢?!?br>
龐雨笑笑道,“不用復社名號倒也無妨,作者署名處加一個復社某某就行了,都是枝節(jié)問題。
是否在復社中號召訂閱,由各地復社成員發(fā)售,這才是最要緊的,只有張溥有這個號召力,若是沒有這一點,這報刊就缺少渠道,辦出來就沒有意義?!?br>
“此事他也同意了,讓南京的社友去辦,小人離開南京之前,復社社集之時都在談論此事。
方公子、吳應箕他們已經(jīng)在往各地寫信,告知復社相熟的社友,讓他們準備此事?!?br>
龐雨有些興奮的搓搓手,忍不住站起來走了兩圈,“復社士子數(shù)千人遍布天下,運河上有貨有船的不少,大江、運河碼頭上有商鋪的也不少,如此報刊發(fā)行的成本最低,報紙到了當?shù)兀忠窟@幫人發(fā)散給當?shù)厥孔?,很快就能行遍大明,這個網(wǎng)絡必不可少。”
龐丁陪在一旁,見龐雨難得的這么興奮,忍不住問道,“少爺你這時刊行遍大明有何用處?”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