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一幕,在山上其他地方,陸續(xù)發(fā)生,各種言論,滋生蔓延。
不少人得到山下的消息,都在議論,放火焚山一事。
“我們沒有家人,怎么辦?”
“你們山下有家人的,能否帶我們走?我可以冒充你們的親人,只要能逃出去,將來必有厚報?!?br>
“不行不行……”
他們議論的聲音,在各個角落里響起。
“其實要安全下山,不是很難。”
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混入到人群之中。
他是楊昭安排上山,跟隨出征的一個游俠,負(fù)責(zé)在山上帶一帶節(jié)奏,給他們帶來希望,促使他們下山投降。
這句話剛出現(xiàn),其他人的目光,同時落在他身上,有人問:“這位兄弟,有何高見?”
“高見就不敢,其實我在山下,也沒有家人,于是就想,我們可以全部下山投降。”
這個游俠說道:“真正是黃巾軍中的人,大部分去和曹操打仗了,我們留在山上的,算不上反賊,大多還是農(nóng)民。只要我們下山和楊使君談,表示愿意投降,我們那么多人去投,他肯定不會殺,殺了對他的名聲不好,應(yīng)該會接受。”
有人問:“萬一他殺降,我們下山投降,豈不是送死?”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