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瞧著天幕展示的一個小人拿著比他身高長三倍的竹簡,踮著腳、仰著脖子往上看確實挺滑稽。
【這比起之前的石頭確實進步了,但也沒輕便到哪去,學富五車換做當時就是真實寫照啊,搬運還是不方便,而且竹簡說到底還是木頭,受潮、火災的幾率很高,且不好復刻。
伴隨簡牘產(chǎn)生的還有一種由蠶絲制成的縑帛,高質(zhì)量的寫作材料啊,輕便又好用。
但這個價格普通人無福消受,百姓一年到頭連件新衣服都舍不得做,哪里能奢侈到用比他們做衣服還貴的布匹寫字呢?
按照那會兒的購買力,一匹縑帛的價格相當于700多斤大米,就是換做我現(xiàn)在,買件衣服也不能眼睛都不眨,更何況是撕下來寫字呢?
按絕對是媽見打。】
貧窮人家的讀書人深以為然,他們走的每一步都舉步維艱,沒有錢,沒有學習資源,有時候讀一本古籍根本找不到,更遑論說買。
他們現(xiàn)在只希望天幕垂憐,或是陛下得天幕眷顧,能叫他們有朝一日也能讀書認字容易些。
【其實不單單我們,就是國外也是如此,他們使用的材料也差不多,得再加上個羊皮和犢皮。
那會兒的動物皮毛處理技術(shù)極為簡單粗略,味道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說紙張的出現(xiàn)絕對是影響世界的事件,因為作為造紙術(shù)重大改進者的蔡倫,還再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有一席之地。】
中常事的蔡倫聽到自己的名字還沒意識到,這說的就是他。
其他人只會用‘哇’來表達,畢竟聽起來就很厲害。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http://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