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大賽最后是一名叫孫德發(fā)的排長拿了冠軍。
孫德發(fā)是一營的兵,黝黑精瘦的就像根竹竿似的,也不知哪來的勁,背著一具火箭筒和五發(fā)火箭彈模型再加上全身裝備也能跑得飛快。
那些火箭筒、火箭彈模型雖說是木制的,但為了能更好的讓戰(zhàn)士們上手,所以長短、重量等都與正版火箭筒相近。
孫德發(fā)背著那身東西少說也有七、八十斤。
跑完了三公里,他一口氣都不歇操起工兵鏟就挖工事,等別人跑到時他工事都挖一半了。
王學新看了看孫德發(fā)那身子骨,有些不明白這勁是從哪來的。
孫德發(fā)憨笑著回應道:“報告教官,我山東泰安人,住泰山腳下,十歲就開始干挑山工了,人家都說我是被挑子壓矮的,習慣了,這點重算不上啥!”
王學新初時有些擔心孫德發(fā)無法勝任火力組組長的職責,但很快就發(fā)現這擔心是多余的,孫德發(fā)原本就是排長有指揮經驗,而且還會打盒子炮……
王學新要求所有反坦克組成員都要會打盒子炮。
原因一是反坦克組要么背火箭筒要么背火箭彈,這些東西都有長度也有相當的重量,所以不適合再背長槍。
二是反坦克組成員要求隱蔽在狹小的工事里靜候敵人坦克,長槍不方便藏身。
三是反坦克組成員一旦接敵就是近身,長槍的遠射程毫無用處,他們更需要一種射速快、火力持續(xù)性強同時射程也不錯的裝備,盒子炮無疑是最佳選擇。
由于八路彈藥緊缺,盒子炮的子彈也不多,沒子彈也沒時間喂槍法,于是當然得優(yōu)先選擇原本就會打盒子炮的。
于是火力組組長就這樣定下來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