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王學新回答:“我尋思著,這閻老西兒為啥要這邊倒那邊靠,甚至不惜跟鬼子談判!不就是因為斗不過鬼子有了消極投降的思想嗎?閻老西兒手里要是有個能對付鬼子坦克的利器,就不一樣了吧!”
首長一愣,然后就點頭道:“是喔,可以給閻老西兒增加一點信心嘛!”
接著又補充了一句:“頑軍說不定也有這樣的想法!”
仗打到了現(xiàn)在,尤其是汪精衛(wèi)投降并拋出所謂的“曲線救國”理論后,重慶方面上上下下都彌漫著消極投降的氣氛。
究其根源,就是認為無法戰(zhàn)勝鬼子。
汪精衛(wèi)所謂的“曲線救國”理論也是以此為基礎:華夏無法戰(zhàn)勝鬼子,那早點投降早些接受現(xiàn)實不就避免華夏被殘破么?于是不就是“救國”么?
這個邏輯和理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它把“華夏是否能戰(zhàn)勝鬼子”這不確定的事當作確定的并以此為依據(jù)做出推論……事實證明這個依據(jù)本身就是錯的。
但鬼子強大是事實,此時許多人都認為它無法戰(zhàn)勝,包括閻老西。
在這想法下,閻老西覺得“識時務者為俊杰”,乘現(xiàn)在還有些資本,跟鬼子談談也是好事。
所以,這是信心和士氣的問題。
如果閻老西兒手里有些可以壓制鬼子坦克的東西,那還會這么沒信心嗎?還會這么消極悲觀想著投降嗎?
李云龍點頭說道:“這話在理!閻老西兒可不是省油的燈,他要是手里有火箭筒,又知道這火箭筒能打鬼子坦克,還能輕易投降鬼子?心里有些底氣了不是?怎么著也得拼一拼!鬼子那,要是知道閻老西兒買了火箭筒準備打坦克,那肯定也不痛快!那就得互相猜忌上了!”
李云龍以前可沒少跟閻老西打交道,對閻老西相當了解,所以他在這方面有發(fā)言權。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