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又有人走過來,楊安玄只得再度掛起笑容,與來人寒暄。
半個時辰,認(rèn)識了三四十人,真正記住的是陰敦出聲提醒的新野高廣、朝陽魏孜業(yè)、安昌公孫河等五六人。
鳳凰樓內(nèi)搬出幾張案幾,鋪好筆墨紙硯,請士子們賦詩。任玄光、郭灼背著手查看,遇到佳作便命人收好。
楊安玄看陰敦有“山得煙霞?xì)猓歉哂X柳新”的佳句,也被小吏收起。
二刻鐘,收集了三十余張詩作,任玄光命人拿了上二樓,交給楊佺期、劉志以及魏忠等人評鑒。
很快,評出上品二首,中品八首,下品九首,陰敦所做評在上品。
將詩作入品的人召入樓內(nèi),楊佺期笑道:“上品賜酒三杯,中品兩杯,下品一杯,以做嘉獎?!?br>
劉志笑道:“楊公且慢,老夫素聞三公子家學(xué)淵源、文才過人,何不讓他也作詩一首,讓大伙一同品鑒?!?br>
這是事先商量好的,眾人紛紛附和。
楊佺期捋了捋胡須,對侍立身旁的楊安玄道:“既然諸公美意,安玄你便也做首詩,請諸位長者指點?!?br>
楊安玄躬身應(yīng)是,又對著四周的人作了個羅圈揖,在堂中踱起步來。
眾人暗暗撇嘴,詩肯定是早就做好的,學(xué)什么七步成詩。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