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陰中正率眾出來,樓外的士子們紛紛折腰行禮,如同倒伏的麥田。
陰友齊笑著說了幾句場面話,道:“今日諸賢齊聚于此,品評高下、薦舉良才。本官有一問: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請諸君試論君子之爭?!?br>
這段話出自《論語·八佾》,眾人聯(lián)想起剛才發(fā)生的那幕,紛紛看向楊安玄,陰中正莫非話有所指。
《論語》是士子必讀的經(jīng)學,馬融、鄭玄、盧植等先賢都有論述,當代大家亦有大家范寧。
范夫子推行儒學,廣授門徒,對《論語》頗有見解,今日前來品評的士子中有不少人是他的再傳弟子。
按長幼之序,有小吏喚名依次上前應(yīng)答?;蛞?jīng)據(jù)典或別出心裁,眾士子談的都是君子恭敬、謙遜、合禮、相讓之理。
從巳初開始申初,一百二十六人,無一缺席,便是挨了打的袁河也沒有下山,腆著臉指桑罵槐地指責了一回楊安玄,有人非禮動手打人,非君子也。
不知是否有意,楊安玄被最后叫到,要知道前面百余人將這句話的含義翻來覆去的講了百余遍,最后出場除非能讓人耳目一新,否則很難拔尖。
最后出場亦有好處,準備的時間最為充足。楊安玄沒有像眾人那樣從君子入手,而是從射說起。
“射者,六藝之一,仁道也。君子之射,遵禮行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無爭也。退而習之,其爭不亦君子乎。”
陰友齊捋須笑道:“君子之爭,遵禮行仁,此論最佳?!?br>
陳深冷笑著揭短,道:“說得好聽,楊公子方才動手傷人,可不是君子所為,莫非楊公子是偽君子?!?br>
此語十分惡毒,從人品上否認了楊安玄。
袁河大聲應(yīng)和道:“不錯,仗勢欺人,是為小人也?!?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