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楊安玄小意奉承,逗得司馬道子不時開懷大笑。
…………
三日后,楊安玄隨同外兵侍郎董懷攜帶朝庭旨意來到京口刺史府。
得知朝庭命楊安玄統(tǒng)率三千北府軍前往洛陽增援,王恭立時變得臉色鐵青,對董懷道:“北府軍名將如云,沙場宿將無數(shù),哪輪得到楊安玄前來領(lǐng)軍。”
那日飲宴司馬道子便告訴楊安玄,王恭不會輕易將這三千人馬交到他手中,能否將三千北府軍奪到手中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說這話時司馬道子一臉郁悶,這位王刺史可是起兵反叛過,司馬道子從內(nèi)心講不想輕易得罪。
司馬道子的擔(dān)憂是對楊安玄的考驗,若不能從王恭手中帶走這三千人馬,在司馬道子的心目中價值會大打折扣。
自己崛起的速度太過,難免遭受人妒恨,特別是得罪了王謝這樣的頂尖門閥,若不能在楊佺期敗亡之前站穩(wěn)腳根,將來的結(jié)局不妙。
司馬道子執(zhí)政還有數(shù)年時間,自己要牢牢抓住機(jī)會,率軍北上洛陽便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王恭毫不客氣的譏諷激起楊安玄的怒火,楊安玄沉聲道:“王刺史,下官知道自己威望不足難以服眾,但朝庭有命誰敢不遵。下官雖不是沙場宿將,也打過幾次勝仗,前次平定王廞,見識過北府軍的威風(fēng),倒不敢妄自菲薄。”
王恭目光一冷,楊安玄有意加重“朝庭有命誰敢不遵”的語氣,是在暗譏自己違抗朝庭旨意了。
豎子,仗著會稽王的信寵,居然敢在老夫面前猖狂,假以時日恐怕又是一個王國寶。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