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拍寶會舉辦得很成功,一百二十件寶物共拍出八十七件,售得黃金九千二百兩。
桓玄指定的二十八件寶物都是珍品,價格都超過了百兩,競爭十分激烈,桓寧花費七百六十兩只購得其中五件,大感沮喪。
桓寧深知桓玄的寡恩薄情,自己只是桓氏遠枝族人,此次回京恐怕難以交差,訓(xùn)斥一通丟了差事都算輕罰。
此次前往襄陽,桓寧嘗到了狐假虎威的甜頭,哪肯放棄到手的權(quán)勢。
一路上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脫罪,見到桓玄呈上寶物后,桓玄果然勃然大怒。
桓寧哭訴楊安玄飛揚拔扈,登門拜訪被拒而不見,他勇闖州衙結(jié)果遭到鞭打嘲諷,說著桓寧解開身上錦袍,露出身上道道鞭痕。
桓玄怒不可遏,天下盡在掌握,小小的楊安玄居然敢屢次違逆自己,不把他碎尸萬斷難消心頭之恨。
當(dāng)即下令在荊州整軍的馮該,再次興軍討伐雍州,此次一定要奪取襄陽,斬殺楊安玄。
七月夏糧入庫,軍糧充足,在江陵募軍操練的馮該早就想要報編縣敗逃之仇。接到桓玄命令后馮該盡取荊州兵馬,統(tǒng)軍五萬出當(dāng)陽直奔編縣。
雍州通過推行仁政、推廣儒學(xué)、輕徭薄役等手段,從士族到普通百姓對楊刺史都十分擁戴,此時雍州已有精銳兵馬三萬余人,其中輕騎將近五千,重騎五百;屯軍更在七萬以上。
兵精糧足,上下同心,楊安玄早不將馮該的大軍放在眼中。與楊思平、王鎮(zhèn)惡等人商議后,楊安玄決定先發(fā)制人,向天下發(fā)出討桓檄文。
“……桓玄雖名晉臣,其實晉賊,虐踰董卓,神怒人怨……將行篡逆,誅不附己者……雍州高舉義旗,掃除逋孽,安定天下……廣為申布,咸使知聞。”
檄文如颶風(fēng)般刮過,從門閥士族到普通百姓無不矚目雍州,關(guān)注著即將暴發(fā)的荊雍大戰(zhàn)。
八月二日,楊安玄親率四萬大軍南下編縣,麾下戰(zhàn)將孟龍符、蒯恩、俞飛、張鋒等人,王鎮(zhèn)惡為軍師;楊尚保領(lǐng)嚴恪等人統(tǒng)軍八千駐防鄀縣、宜城一帶;劉衷率水師巡游江上,防止桓玄水師沿江而上。
楊安玄所部四萬大軍精銳兩萬,其中輕騎三千,重騎五百;其他兩萬人從屯軍中挑選精壯編入。楊安玄扎營在編縣城南,營寨連綿五六里,旌旗密布,刁斗森嚴。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