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遵聽劉裕說過殷仲堪初任祠部尚書之時曾請治音樂,被劉裕以“今日不暇給,且性所不解”拒絕,今日朝堂之上舊事重提,看來執(zhí)念很深。
司馬遵并不喜殷仲文,此人雖有文名品行卻不佳,桓玄篡位時任其為侍中、左衛(wèi)將軍,桓玄加九錫的文章就是殷仲文所寫。
桓玄事敗,殷仲文見勢不妙帶了家眷歸順,又言辭懇切地上疏請罪,說是要辭官歸家待罪。
司馬遵知其以退為進之策,鑒于當時桓玄初敗,江陵未克,長平殷氏是上品門第,殷仲文在士人當中頗有名望,為安定人心才下詔不降罪,并任其為祠部尚書。
哪料殷仲文自負才具,以為自己會像謝安、王珣一樣主政,當年的后輩謝混之流現(xiàn)在都位列自己之前,殷仲文常自不快。
身為祠部尚書,殷仲文想借禮樂一事為自己造勢,于是屢請完備音樂,好得士族認可進一步升任仆射之職。
司馬遵淡然應(yīng)道:“豫章公云‘不暇給’,孤亦以為然。如今秦、魏、燕陳兵北境,譙縱盤踞西蜀,盧循作亂廣州,天下方興未艾,誠非完備禮樂之時?!?br>
殷仲文只得怏怏而退。接著左民尚書袁湛奏請朝廷下《促農(nóng)耕詔》,這是每年慣例,武陵王準奏。
司馬遵想起當年楊佺期所獻的
楊家犁來,問道:“楊家犁是耕田利器,如今各州百姓耕田可都用上?”
袁湛奏道:“楊家犁為強農(nóng)利器,朝廷為防被胡人所得,曾下旨嚴控楊家犁,出入庫皆要登記,制造則由庫衙工曹統(tǒng)一督造,其他人不準仿造,因此產(chǎn)量極為有限,眼下三吳之地僅有四成百姓能用上,荊、江、青、充等地更少?!?br>
司馬遵默然片刻,想起楊家玄曾資助朝廷二十萬石粟米,此次又奉獻五萬石,聽聞雍州在屯田,楊安玄又是始作俑者,不知楊家犁推廣得如何?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