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懷堅決不同意,一是耗時需久,沒有三兩個月無法做到,時間定在三月十八日,根本來不及;二是所需甚多,沒有三五千萬錢根本無法做到,殷仲文是想借玄武校閱之機(jī)為自己養(yǎng)望,趁機(jī)將此事載入史冊。
兩人爭論不下,鬧到武陵王處,武陵王只給了八百萬錢,稱量入為出,殷仲文苦了臉,這點(diǎn)錢夠什么用,難道自己還往里面貼錢不成,早知道自己就懶得攬這件苦差。
解鈴還須系鈴人,當(dāng)初提議
校閱的是楊安玄,殷仲文把楊安玄請到府中,在他面前訴苦,想著從楊安玄手中要些錢糧來。
楊安玄大笑,道:“殷公是捧著金飯碗要飯,不知校閱亦可生財乎?”
殷仲文捋須沉吟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焉能利用檢閱大典斂財,安玄此議不妥。”
楊安玄道:“殷公莫急,此次檢閱大典舉國震動,屆時瑯琊王和武陵王會率文武駕臨玄武湖觀看,京中前去觀看大典之人必定人山人海。”
殷仲文若有所悟,捋須的手頓住,聽楊安玄繼續(xù)往下說。
楊安玄微微一笑,好整以暇地端起茶喝了一口,不急不慢地問道:“殷公準(zhǔn)備讓兩位王爺在何處觀看校閱?!?br>
“校閱場地定在玄武湖西面,那里有處校場。”殷仲文道:“愚在臨湖高處命人夯為臺,建起點(diǎn)將臺,上搭蘆棚避日;又在兩側(cè)搭起蘆棚,供百官觀戰(zhàn)?!?br>
楊安玄道:“棚內(nèi)可供多少人觀看?”
殷仲文籌算了一下蘆棚的大小,道:“約二百余人?!?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