騶虞幡出,傳旨解兵。
梁王、太常司馬珍之持幡乘坐戰(zhàn)艦前往襄陽,前次傳旨得了不少好處,這次司馬珍之是欣然前往,絲毫沒有受到前次騶虞幡無功而返的影響。
司馬珍之信心滿滿雍公必然會答應朝廷的要求罷兵休戰(zhàn),因為他這次可不像齊王司馬柔之那樣,前去空口說白話,自己可是帶著對雍公有利的旨意前往。
自己與雍公有緣,上次傳旨兼議親,雍公謝媒給了自己不少好東西,帶回去的彩瓷可是連瑯琊王都眼紅,這一次不知雍公又會送些什么東西。
十一月十二日到達襄陽,司馬珍之出示騶虞幡,宣讀旨意。楊安玄聽到朝廷將益州一分為二,汶川郡、蜀郡含成都府、犍為郡、江都郡以及漢嘉郡青衣水之北為北益州,以陰績?yōu)楸币嬷荽淌罚粷h嘉郡青衣水以南、越嶲、朱提、洋柯為南益州,以檀道濟為南益州刺史;并同意楊安玄所奏,授毛修之為兗州刺史。
看來劉裕不想在益州與雍州軍硬磕,其實楊安玄也不想再打下去了,因為北境不寧。
暗衛(wèi)稟報北魏長孫嵩在安邑屯兵聚糧,有東進猗氏城、蒲坂城之意。楊安玄召魯軌出征益州,命楊安遠移鎮(zhèn)蒲坂城,任命他河東、弘農(nóng)、馮翊三郡太守,兼鎮(zhèn)潼關,抵御北魏兵馬。
蒲坂城有雍軍精銳五千,陳漁所率水師五千,加上降兵萬余人,猗氏城姚和都有一萬二千兵馬,其中原
后秦降兵六千,新募的兵馬四千,從司州前去的屯軍二千。
秦驍騎將軍王國歸順楊安玄后,被任命為寧朔將軍,率五千兵馬守解縣城,解縣城在猗氏城西四十里,與馮翊郡隔黃河相鄰,蒲坂城東北一百二十里,三城呈三角狀,可以互相支援。
滅秦之后,楊安玄對麾下將官重新進行了布局:王鎮(zhèn)惡守長安,為北雍州刺史,別駕陰績召回后郭澄之接任別駕,治中仍為岑明虎,兼任馮翊郡太守;孟龍符鎮(zhèn)池陽,為北地、扶風、新平三郡太守,與楊安遠、岑明虎合力防御大夏國;朱超石回師梁州成固城,他的始平太守被蒯恩兼任;為加強兗州實力,楊安玄將朱齡石調(diào)任兗州別駕,習辟疆召回任雍公府長史。
不光是北魏有異動,大夏國赫連勃勃也有南下之意。當初姚泓為讓大夏國出兵,將安定郡讓與赫連勃勃,赫連勃勃回歸無定河北后命其次兄魏公赫連力俊鎮(zhèn)守安定城。
赫連勃勃在王帳休整了一段時間之后,又開始蠢蠢欲動,命赫連力俊數(shù)次率軍至鶉觚城陜西長武縣和甘肅靈臺縣邵寨鎮(zhèn)一帶附近搶掠。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