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秦使,就連后方其他國家的使者在聽到周使的無腦言論之后,也都自覺地與其拉開了距離。
按理說,趙國雖然沒要周朝賜下的胙肉進(jìn)行祭天,算是斷了周朝很大的一筆財源,周朝的使者有所反應(yīng)也是正常的,但這年頭,你看秦國還跟周朝要胙肉嗎?
也就是燕國、齊國還有韓之國這樣的邊緣“小”國,還在給周朝上著貢了。
剛剛大敗了秦軍,又差點將燕國覆滅的趙國,顯然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那個趙國了。能繼續(xù)讓周朝使者以眾使之長
的身份覲見已經(jīng)算是很給周朝面子的了。
你要是換了秦國,讓你去最后一排待著去,你敢說半個不字?
只是,也不知是消息閉塞,還是周朝人的反射弧實在太長,從周使的表現(xiàn)來看,顯然沒有將如今的趙國與第一大國的秦國之間畫上等號。
這樣就有了周使給臉不要臉的一番雷人的言語了。
這番言語自然是無禮的,但卻又是合理的。畢竟如今的天下依舊是周朝的。這也就給趙括留下了一個外交難題。
將周使打一頓甚至是殺了出氣,卻無不可,但史書上會怎么寫,百姓們又會怎么看呢?亂周之序,自趙王括始也。
趙括顯然并不想做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可不處理,或者是冷處理,不免又讓所有趙國的臣民們心寒。這可是登基大典,旁人如此無禮,卻沒有收到任何的懲處,丟的不是趙括的臉而是趙國的臉。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