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趙武靈王也曾經(jīng)變過法!
事實上,自從三家分晉,春秋步入戰(zhàn)國以來,各國都經(jīng)歷過變法。
不變不行?。∫郧暗闹芏Y不管用了,不變就意味著落后,落后就意味著挨打,甚至是被吞并。
甚至那個首先進行變法的國家,并不是我們平常意識中的秦國,而是秦國的老對手,三晉之一的魏國,這場變法也被稱為李悝變法。
事實上,后來的商鞅變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承襲自李悝變法,如廢除世襲制而以才適用、立《法經(jīng)》而依法治國、改軍制而建立武卒,都不同程度上在西秦的土地中上演著。
只是相對于李悝,商鞅顯然更為狠辣一些,在“法”的基礎上,商鞅又加上了“耕、戰(zhàn)”的鎖鏈,將所有的秦人都牢牢地綁在了秦國的戰(zhàn)場之上。
之所以是魏國首先進行的變法,實際上也是不得不變。
當時的魏國,剛剛與趙、韓三分了晉國,分家之后,從家族上升成了國家,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問題也一并擺到了眼前:怎么守住這份家業(yè)!
要知道,晉國雖強,三分之后卻是比之周邊的國家還要弱一些。
好巧不巧的,魏國當時所分得到的土地,還是三個國家之中最慘的:論富庶程度,魏國不如韓國;而軍力的強悍程度上,魏國又不如趙國。
可偏偏,魏國還處于一個四戰(zhàn)之地:東面是齊國,西面是秦國,南面是楚國,北面是趙
國,夾在中間的魏國,在地理上處于劣勢。
不變法,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吞并咯。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