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設想里,與其救難,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對周朝的百姓們進行一番的清算和篩選,也算是為后來的治理打下一份基礎。
于是,按照廉頗的預計,若是按照信陵君的這樣的計策執(zhí)行。固然能讓秦軍增加消耗,卻絕不至于讓秦軍救援百姓。
不過,那又如何?
能增加秦軍的消耗,一定程度上也將迫使秦軍盡快決戰(zhàn),不就已經(jīng)達到了信陵君的目的了嗎!
對于秦軍而言,作孽的是聯(lián)軍,自己有了正義的名頭,還少了日后治理的掣肘,或許也不是一件多么壞的事情。
似乎雙方對于這樣的事情,都不是不能接受。
唯獨苦了的便是這已經(jīng)亡了國的周朝的數(shù)十萬百姓了。
一想到上黨地區(qū)那一層層皚皚的白骨的場景又
要在周王畿復現(xiàn),廉頗的心中就是一陣的不舒服。
如果說長平之戰(zhàn),他還是被動的一方,對于百姓的遭遇更多的事無可奈何,那么這次的悲劇就純屬于自己在作祟了。
這是廉頗萬萬無法接受的。
當即,廉頗就要出言反對,卻又被一旁的韓之國和楚國的將領搶了先。
“君上妙計也!”剛剛還對信陵君有些不屑的韓之國的上將軍,在一番思索后,立即開啟了對信陵君的夸贊模式:“此計之妙,不僅斷了秦軍取糧之道,更是讓已經(jīng)占領周朝城池的秦軍陷入救與不救的尷尬境地?!?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