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不好聽些,這顯然是這位韓王“既要當那啥又要立那啥”了。
還是那名姬姓的大夫,當即就洞悉了韓王的心理,當即又率先提出了建議。
“我王何需憂慮。”姬姓大夫接著說道:“此戰(zhàn)之中,我軍只要兩不相幫,悄然撤離,便足以應付雙方了?!?br>
“兩不相幫?”韓王再度皺起了眉,道:“即便我軍兩不相幫,悄然撤離,秦軍勢必趁機猛攻,聯(lián)軍兵力不足,又士氣低落,敗亡幾乎是必然的。趙軍又豈能獨善其身?”
“當然能!”姬大夫笑著說道:“待我軍撤離聯(lián)軍之時,大軍自當從北面而歸,以趙軍之機敏,豈能瞞過?既已知我軍后撤,以廉頗將軍只能,豈能沒有自保之力?”
“那魏、楚兩國......”韓王有些不忍道。
“相反,我軍逃離,必須盡可能瞞過兩軍?!奔Т蠓螂S即說道:“若說我軍繞北地而走是為應付趙國,那么我軍悄然離營便是對秦國之交代。若是沒有魏、楚兩國之敗,秦國必不甘心也?!?br>
“寡人擔心的是,魏、楚兩國的報復?!表n王繼續(xù)說道。
“那就更無需擔心了。”姬大夫隨即接著說道:“先說楚國,雖有千里之地,帶甲之士不滿百萬,與我韓之國間,更有秦軍周王畿之阻隔,即便想要來攻,秦國也不會借道;至于魏國,如今戰(zhàn)場上的十萬大軍幾乎是他們的全部,若一戰(zhàn)而毀,魏國又有何能
力來報復我國?”
“姬大夫言之有理也。”身邊的心腹大臣也紛紛同意姬姓大夫的分析,并接著說道:“只要趙、秦繼續(xù)相互制約,便有我韓之國存活之機,今得周王畿之地,明日或隨秦軍南下得知楚地,或與趙軍搏殺三晉之地,兩相逢源之下,未必沒有我韓之國之崛起之路也。”
聽著身邊的勸說之語,韓王的心情頓時變得開朗了起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