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屠賈的一番做作之下,負責前來談判的姬大夫很快慌了神,畢竟他能看得透韓王的心思,卻并不能看清如今的天下局勢。
或者說,在姬大夫的心中,與秦國簽訂盟約,完成韓王交代的任務,比韓國的局勢更加重要。
自然,談判的主動權也隨著姬大夫的焦急而發(fā)生逆轉。
只是,隨著主動權的悄然交換,屠賈卻也并沒有得寸進尺。
畢竟對于秦國而言,韓王的要求其實根本算不上是嚴苛,之所以做出委屈的樣子,其志不在韓王改變條件,而是要讓韓王在忐忑之中,盡快地簽訂盟約,調回韓軍。
隨即,屠賈也收斂起臉上的憤怒,并讓姬大夫先行稟告韓王,待午后再作定奪。
韓王也很快得到了姬大夫的回報,已經進入秦國陷阱的姬大夫果然如同屠賈所料想的一般,把這場并不算激烈的交鋒形容成了焦灼的對抗賽。
聽得韓王是激動不已,不過韓之國到底是底子太薄,韓王也算是守住了最后的底線——韓軍絕不可能再度投入戰(zhàn)斗。
甚至為了守住這份并不算多的兵力,韓王連質子和國書的問題上都能進行退讓。
得到韓王指示的姬大夫,隨即又匆匆地趕往了秦使的驛館。
一番交談之后,屠賈很快捕捉到了韓王的底線,而韓王甘愿讓步的情況,也著實讓屠賈喜出望外。
為了演戲的逼真,即便屠賈的身上已經有了秦王的親筆國書,卻
也不能一下子就拿出來,非得等上幾日,裝作剛剛抵達的模樣。
不過在趙國的質子卻是可以想辦法盡快地出現(xiàn)在新鄭城中。韓王的這一讓步,卻是讓屠賈有了推進局勢的辦法。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