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的似乎也很明顯,就是想慫恿著聯(lián)軍跟秦軍徹底的拼了。
拼到你死我活、天昏地暗的那種!
說實話,楚國并不在意周王畿的得失,甚至楚國更寧愿周王畿落入秦軍的手中。
原因很簡單,若是周王畿在秦軍的手中,秦軍東出,那就有了至少兩個宣泄口,一個是南端的自己,一個是北端的周王畿。相較于溝渠縱橫的南面,秦軍肯定更愿意從北面東出,如此一來,楚國自己不就安全了嗎!
更何況,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即便是此戰(zhàn)敗了,趙、韓、魏三國勢必要持續(xù)地對周王畿保持關(guān)注,甚至是常年駐軍,以期重新奪回此地,自然也能牽扯住秦軍的視線。
相反,若是周王畿到了聯(lián)軍的手中,雖然自己也分了四分之一,但隔著韓之國,楚國很難實施
有效的管控,最多就是收些稅收而已。
可是,如此一來,秦軍東出的宣泄口,極有可能調(diào)轉(zhuǎn)到自己這邊。
畢竟沒有了周王畿的立足之地,秦軍想要再攻強悍的趙國,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相較而言,秦軍顯然會更愿意去面對南面的溝渠縱橫。
當(dāng)然,周王畿之地的得失的前提,還是要讓秦軍在此處消耗掉足夠的兵力才行。
可以說,四國聯(lián)盟,各有所圖,能在這禮崩樂壞的戰(zhàn)國存活下來,只能說,沒有哪個國家還是純真的小白羊,也更沒有哪個國家沒有夢想過稱霸天下。
只可惜,有的先天不足,有的中道崩殂,如今所剩下的,還有爭霸的實力的,也唯獨秦、趙兩國而已。
但,即便事實擺在了那里,依舊沒有哪個國家會放棄!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