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證券公司來說,如果他們認為有必要,查詢公司旗下個人賬戶的交易記錄,不存在任何的技術(shù)障礙,區(qū)別只在于合法與否。
張偉倒是表態(tài)了,他今天之所以趕來,主要原因是馮君開始進場操作了,至于說馮老板開始賺錢了——拜托,兩萬塊錢也叫個錢?而且那僅僅是賬面上的浮盈而已。
在證券公司做得久了,什么樣的古怪事都碰得到,這點事還真不叫個事。
所以張偉向馮君保證,你如果不想讓人知道,只管低調(diào)操作就是了。
他保證在公司里,沒有人能私下調(diào)取馮君的交易記錄——若是張某人連自己客戶的隱私都護不住,那還做個毛線的業(yè)務(wù)!
張偉的好奇心容易解決,起碼在馮君的資產(chǎn)翻番之前,他不會有強烈的盤根問底的欲望。
不過其他人的好奇心,就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了。
第二天,馮君忍不住又做了一次T+0,在股票跌到九塊六毛八的時候,買入了八百手,這跟昨天的收盤價,只差了八分錢,拋去傭金和印花稅的話,每股差的還不到七分錢。
不過,在接下來的半小時,股票突破了十塊錢大關(guān),達到了十塊零三分的價位。
馮君原本是打算在這個價位,再拋出八百手的,如此一來,在一買一賣之間,每一股他又能賺到三毛三分錢,那他就能將建倉成本打到九塊錢之下。
這可是相當了不得成績,他總共就用了兩個八百手的資金,也就是說總數(shù)不超過一百六十萬,以低于現(xiàn)今股價一元錢左右的成本,持有了八百手股票。
換句話說,他賬面上的浮盈,可以達到八萬元。
價值八十萬的股票,只用了七十二萬的成本,哪怕明天來個跌停,他都不賠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