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接口道:“不僅是佛道之流,還有法墨陰陽那些不知所謂之人,學而無術,不走正道,不講仁義,以種種邪說蠱惑世人,其流毒之甚,更甚于佛道?!?br>
“這些也倒罷了,雖是走上了邪道,畢竟也都能稱一聲文人,那些粗鄙武夫竟也能稱家道子,堂而皇之的以兵家自稱,還與我儒門大賢并立于朝堂之上,何德何能???”
“對對!要我說,圣皇英明,就應當罷黜百家,獨尊我儒門?!?br>
“有我儒門眾賢,禮定天下,以仁義教化萬民,令天下人人皆知禮明義,以仁待人,何愁天下不定,大稷不興?”
眾學子越說越興奮,話題卻早已經(jīng)偏離了最初的方向。
那幾個年長文士面上神情各異。
其中多是點頭撫須,稱贊有加。
卻有兩人相視一眼,暗自搖頭。
一位便是那長髯老者。
一身樸素青袍,長髯垂胸,氣度沉凝,正是此次送行宴的主角,白麓書院的前山長,李東陽。
是南州文壇泰斗,天下聞名的大儒。
另一位頭發(fā)稀疏,形貌高古,稍顯老態(tài),名為戴幼公,也是與李東陽齊名的名士大儒。
那黑須文士注意到兩人神情,便趕忙喝止:“夠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