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對自己的寶貝已經(jīng)厭倦的人,更是開心,雖然在朝堂上彈劾了太子,但是家里還是收到了拍賣場發(fā)放的所謂“拍賣手冊”。用不著主人家親自出馬,只要派一仆人,就能注冊。所得的銀錢自會八成的撥給,至于拿到錢的到底是誰,除非貨物有問題,否則拍賣場絕不追究。
這樣一來,把自己家里的破爛賣掉,競爭琉璃器的時候,籌碼豈不是更充盈了?
抱著不同的想法,今夜長安城內(nèi)的好多豪門大院,注定一夜無眠。
黎達海已經(jīng)快要飛起來了,腳這幾天就沒閑著過,他恨不得把兩只手劈開,當成四個使。拍賣場的事兒很多,還不是他一個小掌柜能夠忙活過來的。就在他想要求援的時候,太子的助力就送了過來。
金羽閣的掌柜老金,是長安金玉古董行業(yè)的第一把手,當他得知自己的小兒子有機會進學院學習后,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店鋪給拆了,收拾了鋪蓋就來拍賣場當掌柜。
左右都是商人,只有為太子做事,臉面才會好看一點。
有了老金的加入,拍賣場立刻就井井有條起來。在寶物的鑒定上,滿長安就沒有一個敢說能超過老金的。同時,他的信譽也很堅挺,只要是親自鑒定過的東西,買家絕對不會有二話。
鑒定師的重要性,李承乾再清楚不過了。
如果他使壞一點,還能吩咐老金把破爛說成無價之寶,把寶貝說成是破爛,前者賺取抽成,后者低價自己買進。呵,兩頭賺錢!
不過這樣的事情,李承乾自然不會干。
唐人對信譽格外的看重,商人雖然是吃利潤不吐骨頭的鬣狗,但唯獨信譽上,你可以完全相信他。只要做出約定,沒有不完成的。就算賠的去乞討,他也會把討來的錢還給債主。
信譽這種美好的東西,怎么維護都不為過。
太子的場子,敢鬧事的一個都沒有。所以不管過來送寶貝參加拍賣的是仆人還是馬夫,都老老實實的把東西交給老金鑒定,然后把拍賣場的回執(zhí)帶給主家。沒有所屬人,這些寶物只是被編上了編號而已。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