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突厥的唐儉,被奉為上賓,幾乎每天都會被頡利叫去聊天。一個虛情假意的說受降的事宜,一個人面蛇心的展示自己受降的懇切,負負得正,每天倆人都能大笑而散。
只不過頡利這次想錯了,如果換個皇帝,沒準兒就真的接受了他的投降??衫钍烂袷鞘裁慈??他經歷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對他而言,只要站在敵對立場上,只有砍倒敵人,把他的頭顱砍下來,才能坐在敵人身邊,邊休息邊湊湊緬懷的祭詞。
李靖沒有退回大唐,而是帶兵跟李績會合。
騎兵在大唐是稀有部隊,十幾萬大軍,卻只有三萬騎兵,還分散在各路。
都知道騎兵在草原上是最好的兵種,所以眾口難調之下,只能讓六路大軍均分。
如今,三萬騎兵,在李靖的命令下,全部集中在白道。
三萬騎兵為先鋒,步兵為支援,只有這樣,才能再次出頡利的不意,再一次發(fā)起進攻。
太子的身份和軍隊里的傳說,導致李承乾不管到了哪里,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下用不著再咆哮了,白道的軍隊早就把傷兵營搭建好,一應物資全部準備齊全。
安頓好傷兵營后,李承乾按照李靖的囑咐,到大帳里參與軍事會議。
大帳周圍全是兇神惡煞的家將,而里面的眾總管,總是爭吵的面紅耳赤。
相比較薛萬徹等人,李靖和李績就要安穩(wěn)的多,兩個人拿著地圖,不時的研究著行軍的路線和堵截的分配。
“頡利雖然戰(zhàn)敗,人馬還多,如果走過沙漠,得到九姓鐵勒的庇護,道路遙遠險阻,就很難追上他們了。如今下詔派唐儉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備,我們整合全部的騎兵,出其不意,打散他的陣型,各路大軍疾馳兩日,修整一日,第四天總能把鐵山圍起來。這一次,我就不信頡利還能逃走!”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