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姚純上真以下前四人的留書字跡,都是呈現(xiàn)金色;而后八人的文字,都是呈黑鐵色,望之目生澀意。
羋道尊笑道:“擰成合力,奉獻(xiàn)多寡,不能無制度約束?!?br>
“這一套完整的制度,乃是前人之成法,在你開啟詮道會之前便已完備,立即施展,卻是便捷的很?!?br>
“衡量諸宗奉獻(xiàn)多寡,非使人人心服不可。故而于諸派天玄境中,擇聲望最隆,用心最正,道術(shù)最明的四人,以為書記判官。各宗之出入量度,奉獻(xiàn)大小,均一一記功,絲毫不謬。先前與你所言的諸般妙寶奇物,都不出此列?!?br>
“小徒不才,論根性德望,不足以與諸宗儕輩相提并論。只是她別有些鑒周諸物、望氣品流的神通法門,因而也僥幸名列四人之中。以后入你手中的秘寶計(jì)功,都是她來操持?!?br>
歸無咎此時(shí)才知,原來姚上真竟是羋道尊嫡傳弟子,難怪她功行卓著,遠(yuǎn)在尋常天玄上真之上。
羋道尊所言“別有神通”,自然說的是姚純的掌心神目了。
羋道尊又道:“除卻忝為常職的小徒等四人外,諸派天玄境真人,共有六十四人,自愿旁聽監(jiān)察,匡正得失。這六十四人卻以八人為一組,百年為期,輪值替換?!?br>
“因此每一代中,核算記功者共是一十二人,四人為常職,八人為流職?!?br>
歸無咎點(diǎn)頭道:“確是良法?!?br>
心中卻暗暗思忖,這卷玉冊必定是有什么門道的。否則即便立下字據(jù),也是徒有形式。
修道之人,功行到了元嬰境界之后,一顆道心便已到了無善無惡的境地。單純的文字憑據(jù),其約束力恐怕還不如心魔誓言。
羋道尊似乎看破歸無咎心意,微笑言道:“這卷玉冊,自然是有講究的?!?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