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看,似乎與圣教祖庭“景行殿”道理接近。
只是此殿所藏分身之用,比之“景行殿”隨時可以供后輩弟子切磋比試,磨煉道術(shù)的效用,到底遜色一些。
若有他派真?zhèn)鲗w無咎等人的分身比試,用過一次,足足需要三年時間小心祭煉,才能修復(fù)如初。
事實上,此殿實際上是作為一道錨準人才的保險措施。
若其余各宗出了杰出天驕,不可以常理成法度量。大可以與歸無咎等人化身試過深淺,知曉了自家器量。再做決定,是否要一試宗門大印窺破銘文。以免白白送了性命,折損了上乘人才。
故而此殿與道宗祖庭“景行殿”本是南轅北轍,似是而非。并非著意于精英弟子磨煉之用;究其本質(zhì),乃是一種維系諸宗機會公平的手段,與“平鈞玉葉書”道理相同。
若有人通過考核,得以放心大膽的嘗試神意觀照自家“宗門大印”成功。即便無法和歸無咎等三人相比,也將作為絕代道種的備選,取得相當(dāng)優(yōu)渥的待遇。
在歸無咎“銓道會”中交過手的對手,臻至此等層次的,以代螺宗“嵐”為代表,也有三四人之多。
至于那紫色圓壇一般殿宇,氣通幽明,望之不凡。
此殿乃是又一處道尊大能以大法力成就,牢籠空間的小界秘地。只是這方小界,論空間大小遠不能與“萬鏡池”相比,約莫只與半個“開元界”差相仿佛。
這處圓壇小界,就是為了諸宗合盟之后,諸位隱宗天玄境大能切磋道法之用。落眼點已非制度之維系,而是實實在在的戰(zhàn)力提升。
圣教祖庭之所以能夠執(zhí)掌大勢,歸根結(jié)底在于顯道、應(yīng)元二位不世出的人劫道尊,以震古爍今之能鎮(zhèn)壓一切。
三十六萬載以來,圣教后于顯道應(yīng)元二人出世、崛起、得道,乃至駐世數(shù)萬載后,最終隕落在天地劫力之下的道尊,也有五六位之多。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