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五萬精銳的盧龍軍一到,就可以給這些被陸康忽悠得頭腦發(fā)熱的異族一個難以磨滅的教訓。
然而,總有人一些事情是人無法計算到的,或者說人算不如天算。
真正讓遼東亂局從規(guī)模到程度都達到巔峰的是一個被所有人忽略了的民族——高句麗。
曾經(jīng)的高句麗也是遼東的一個強國,巔峰時期高句麗國東至新羅,西北渡遼水至營州,南至百濟,北至靺鞨,基本控制了漢江流域。
隋煬帝三次征討遼東的對手就是高句麗,李二皇帝御駕親征的目標同樣是高句麗,只不過昔日強盛的高句麗早已經(jīng)在大唐的兵鋒之下土崩瓦解。
只不過,在覆滅了高句麗王朝之后,并沒有指向屠戮或者瘋狂殺戮的行為,而是以相對柔和的方式,將高句麗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并于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tǒng)之。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大唐在遼東的領土,其實就是曾經(jīng)高句麗的故國。
因為沒有實行滅絕的政策,所以相當一部分高句麗人活了下來,部分向西融入突厥,部分向南融入了新羅,當然更多的人是留在了遼東。
事實上,相比較曾經(jīng)的高句麗,如今大唐的之下,這些遺民的后代活得還相當不錯,只不過,百余年的安定生活并沒有讓這些家伙感恩戴德,相反喂養(yǎng)出來了整整一代的白眼狼。
這些在唐軍來到的時候,這些狼子野心的家伙一個一個跟灰孫子一樣,然而當遼東諸族大舉入寇的時候,盧龍軍表現(xiàn)出虛弱的時候,這些家伙立刻表現(xiàn)出了隱藏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又怯懦的本質(zhì)。
在這種復雜的情緒之下,這些家伙,瞬間變身成為了那條被農(nóng)夫救了的毒蛇,朝著留守的盧龍軍背后狠狠地咬了一口。
原本在遼東諸族的沖擊之下,本就搖搖欲墜的防線徹底崩塌。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