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不見,稍后平王坐在本王右首,方便說話?!?br>
平王這才面現(xiàn)歡喜之色,忙道“謝主隆恩。”
酒宴時,鄭王安撫平王,說如今用人之際,如何如何云云,平王對于被下了兵權的不快才稍稍消散。
宴席之后,鄭王又召左庶長到大帳。
左庶長到后,鄭王就讓他同桌坐下共飲,后者忙道于禮不符,跪地請罪道不敢從命。
“左庶長啊左庶長,鄭國的江山有一半是左庶長打下來的。先王在世時,曾不止一次要封城三千座予左庶長,以表彰左庶長的功績。然而左庶長從不肯受;先王多少次說過,左庶長見先王不需拜,而左庶長也從不敢領命。天下人都說,左庶長有天下第一的萬人敵之勇,有天下第一的忠君之心。”
“君上過譽。”左庶長并不多言,猜到鄭王還有下文。
“然而本王年輕識淺,武功不成,智計有限。比起先王一天一地,不可同日而語。繼位之初,誠恐誠惶。唯恐左庶長不能視本王為明君,唯恐朝野不能視本王為王。故而才不敢不試探左庶長忠心,削去左庶長兵權職務,以作試探。如今本王知道了,左庶長對本王的忠心如同對先王的忠心,故而從今日起,本王也會如先王般待左庶長。盼左庶長能夠如助先王般助本王,在危難之中力挽狂瀾,在太平之時輔助政務?!?br>
“君上不可妄自菲薄,君上能知王權之重,知君威之重,則必然能成為如先王般的明君。凌曌受先王恩寵,從不敢忘記回報,如今鄭王用得上凌曌,臣必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br>
“好好好!左庶長快起來說話,從今以后,左庶長不能對本王跪拜。先王說過,鄭國江山一半是左庶長的,先王為君,不過是因為左庶長忠義而不愿領受功勞。如今本王也要說,鄭國江山一半是左庶長的,本王為君,不過也是因為左庶長忠義而不愿領受功勞而已。”
“臣——謝君上恩寵,然而臣不能領受。君臣有別,臣不能僭越。”
鄭王早知道左庶長不會真的領命,便不糾纏于此,請了他坐下同飲,三杯酒下肚后,鄭王就問他道“左庶長以為,鄭國如今局面,還能否挽回?”
“這要看君上是一心要滅周國,還是收復失地了?!?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