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嘉冷笑著道:“別管有什么內(nèi)情,扶陽百姓告上來的事情,可有冤枉他的?”
“……就目前的憑據(jù)來看,并無?!编嚦锡S想了想,說道,“然而扶陽王年輕,又是林王妃唯一的親生骨肉,他不懂事,周王與林王妃還能不懂事么?不可能不派人提點左右的。發(fā)現(xiàn)扶陽王行事不妥,這兩位怎么可能不加以干涉,又哪里會鬧到令封地百姓前來帝京敲登聞鼓的地步?”
周王跟林王妃可能鞭長莫及攔不住被過繼出去的嫡幼子,可他們未必攔不住來告狀的百姓??!
這年頭,行商出入一趟都是艱難,何況一群以往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尋常百姓?說他們千里迢迢過來帝京告扶陽王,中間沒人阻攔是純粹運氣好,誰信?
淳嘉擰著眉頭:“你的意思是,又有人想拿朕的出身做文章?”
鄧澄齋小聲說道:“陛下今非昔比,臣以為這次的事情未必是沖著陛下來的。倒是有可能,是沖著扶陽王本身去的。”
他緩緩道,“聽說扶陽王之所以會興建王府、充實少年女子,乃是因為這兩年膝下一直無子。有人同他說,是……”
說到此處就有著遲疑,不怎么敢開口的樣子。
皇帝哼笑道:“講!”
“是?!编嚦锡S這才低聲道,“扶陽王為子嗣憂愁,有人同他說,這是因為扶陽王府……風(fēng)水有缺,不宜子嗣!”
“……”淳嘉皺起眉,這時候大戶人家無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宗親,畢竟他們是有王位要繼承的。
若出發(fā)點是為了子嗣考慮,那么公襄若宧此舉雖然不妥,卻也有一定情有可原了。
但他很不喜歡自己出生與長大的王府被這么認為,“扶陽王一脈的確人丁單薄,但這是因為兩代先王都身子骨兒偏弱的緣故。如果因此斷定王府不宜子嗣,這皇城又作何解?神宗孝宗誰不是子嗣單薄,孝宗甚至膝下無子!然而朕如今膝下子嗣人數(shù)又作何解釋?”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