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陌就是不足百文卻當百文來用,并形成了慣例,然后根據這慣例展開的交易,就是短陌交易。
各地對于一陌等于多少文,各有規(guī)矩,久而久之形成慣例。
以梁國為例,自江州以東,八十文為一陌,名為“東錢”。
江州、郢州以西,以七十文為一陌,名為“西錢”。
而在京師建康?以九十文為一陌?名為“長錢”。
反正總是缺個十幾二十文,統(tǒng)稱“短陌”。
雖然朝廷曾經下令?規(guī)定百文為一陌?是為“足陌”,交易時必須執(zhí)行?否則要嚴懲云云,但沒人理?所以不了了之。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錢荒。
出現錢荒的原因,首先是流通的好錢太少,其次是各類劣錢泛濫。
尤其朝廷大規(guī)模發(fā)行鐵錢,又不管私鑄錢?進一步惡化了幣制。
迫使各地根據好錢和劣錢的比值?各自形成了對一陌等于多少文的慣例。
導致“陌”由一個實數一百文為一陌,變成了虛數不足一百文當一百文。
而且,在大宗貨物交易時,錢以一車一車計,這種時候?很少有人會去數這車上的銅錢,是不是每一貫都是一千文?每一陌都是一百文。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