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戰(zhàn)艦,前方都按了長長的撞角,用于撞沉敵人的戰(zhàn)艦。
按上撞角之后,基地車再進行沖撞,那威力遠超從前了。
只是撞角這種東西,對鋼材強度需求極高,同時與基地車的焊接也是問題。
基地車改裝后的中巴,渾然一體,讓江流石自己去焊上幾個撞角,那可是一個技術(shù)活,弄不好的話,一撞就斷。
而且還有重要一點,撞角需要骨架的支撐,可不是貼在車皮表面就行了。
以前的古代戰(zhàn)艦,撞角都是按在戰(zhàn)艦的龍骨上,這樣設(shè)計最結(jié)實。否則一旦撞角撞在敵人戰(zhàn)艦上,撞角本身就會被巨力擠壓,說不定敵人的船沒破,自己的船先破了,那整個撞角,都會被壓進自己的破碎船體了。
所以加一個撞角,就需要基地車內(nèi)部合金骨架支撐,這樣一旦沖撞起來,由基地車合金骨架分散承受這股恐怖的沖撞力,避免出現(xiàn)撞角被撞后,反倒凹進前臉的尷尬局面。
撞角選定,在基地車前臉加一個“v”字形的鋼板,“v”字形鋼板中間最突出的地方,裝一根主撞角,使用200公斤合金做成的金屬方椎!
方椎不長,但是很粗,這樣的射擊更能承受沖擊力。
主撞角周圍則是輔助撞角,用短一點的金屬方椎,一排左右各四根,從中間到兩邊,一根比一根短,同樣形成了“v”字形。
整個撞角看起來威武無比。
撞角用了三百多公斤一級合金,其余將近兩百多公斤用來做支撐的骨架,也算勉勉強強夠用了。
整個基地車改造,一顆晶核開啟改造,一顆晶核改造作戰(zhàn)室,一顆晶核做撞角,三顆晶核就這么進去了。
同時基地車存儲空間的金屬,也用掉了四五噸。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