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冒險性的嘗試。
這兩種投籃方式有兩個最大的區(qū)別。
一個是參與臂的區(qū)別,投射更得多利用小臂的肌肉,而推射則需要大臂的參與。
什么是大臂?肱二頭肌?。?br>
或者更形象一些,麒麟臂。
幸運的是因為孫昊之前大量的力量訓練,尤其是大臂力量十足,原本的準備工作全免了。
另外一個區(qū)別是投籃速度。
推射的投籃速度要遠比投射要快。
這也是為什么庫里做到0.33秒射一次的關鍵所在。
其實不管是后撤步,還是突破前的假動作,甚至投籃動作,目的都是為孫昊創(chuàng)造投籃空間。
孫昊自己也很清楚這點,所以在接受貝克的理論之后,他也全身心投入訓練。
而且他也開始重新分配訓練內容。
白天練習后撤步和突破,訓練結束后再到系統(tǒng)里面進行持球和無球的投籃訓練。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