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很多人看來,三國之中的能臣,武將無不遵循著“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這句古話,這一點特別針對于法正而言,有人覺得當(dāng)時法正覺得劉璋無能,才選擇了劉備!
其實不然,他們往往忽略了那個群情激蕩、英豪并起時代,人們對報答知遇之恩的情結(jié)。
古代俠士,完全不像今人所言的“鳥為食亡、人為財死”。
恰恰相反,對于,一些真正有大才學(xué)、大本領(lǐng)的英杰而言,他們對人生價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為標(biāo)準(zhǔn),一生也甘為一些理念、原則而執(zhí)著追求甚至獻(xiàn)身犧牲。
就像張遼降曹后力保呂布家眷,徐晃也是在滿寵勸降后拒絕殺害舊主楊奉;賈詡在投奔曹操時,同樣為張繡安排后路一樣。
對于舊主,真正能做到像呂布那樣雙殺的人,鳳毛麟角。
法正,也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物,在我看來,他之所以投奔劉備,其實更多還是有在劉璋手下不得重用的緣由。
對于他們來說,很多時候,人生價值,往往都有高于物欲和世俗的升華和輝煌。
這個浪潮下,誕生了許多無嬌揉做作之態(tài),顯露出溫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氣象。
也同樣為后世,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絕唱。
是以,當(dāng)袁紹為顏良文丑二人彎下腰身,并當(dāng)場脫下自己的衣袍,給二人遮蓋因為戰(zhàn)斗而破破爛爛的衣甲時。
顏良文丑,哭了。
是的,這兩員征戰(zhàn)沙場,一舉突破化罡顯象的意味著武者頂尖實力的虎將,虎目懷淚,雙唇顫抖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