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米。
德軍坦克一邊前進一邊往蘇軍方向開火,坦克和機槍都是。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起著威攝作用……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在行進中開火炮管也會隨著坦克車身的顛箥而上下擺動,即便炮手努力瞄準了目標,但在炮彈射出炮管的一霎那還是會偏離彈道。
這偏離哪怕只是一點點,最終也會使炮彈嚴重偏離目標。
所以這種開火幾乎不起作用。
但德軍坦克又不得不這么做,因為他們知道……這時即便他們停車開火并準確的命中目標也無濟于事,在這距離德軍坦克根本無法擊穿目標裝甲。
三百米。
德軍坦克一輛接著一輛被擊毀,各種坦克都有,初時主要是“四號”,因為它的越野速度最快總是跑在最前方。
從某方面來說,“四號”在這種坦克戰(zhàn)中是被作為高級炮灰使用的,原因是其短管炮的穿甲能力較弱,即便是在100米以內擊穿t34正面裝甲都有困難,而想要沖進敵人坦克群100米的距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炮手根本就不需要瞄準,只需要將炮管對準目標然后開火就基本沒有打不中的。
另外就是“一號”、“二號”坦克,它們被作為次級炮灰,也就是擋在前方吸引敵人的火力。
主力部隊,則毫無疑問的是“三號”坦克。
兩百米……
“三號”坦克總算是接近了可以開火的距離。
施羅德少將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此時的第79師還有67輛“三號”坦克,如果這些“三號”坦克能沖近t34并與它們近身“肉搏”,那么德軍就能憑著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打開缺口突破重圍,甚至是反敗為勝。
注:卡圖科夫在正面只布置一個坦克營,另一個坦克營布署在兩翼實施包抄,施羅德少將此時看到的只有一個坦克營四十余輛坦克
于是,施羅德少將在步話機里幾乎是歇斯底里的催促著:“把你們的油門踩到底,最快的速度,不要給敵人任何擋住你們的機會!”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