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明顯德軍坦克處于下風,雖然他們在數(shù)量上占據(jù)優(yōu)勢。
t34斜面裝甲有兩點好處:
首先是炮彈擊中后容易彈開……這時期普遍使用的穿甲彈是尖頭穿甲彈,它擊中傾斜的鋼板后就會因為力矩的原因改變射向,也就是常說的跳彈。
就像現(xiàn)在這樣,一發(fā)發(fā)炮彈擊中t34但也只是在其上打出一個刮痕,炮彈被徑直彈往空中或是別的方向,這當然無法穿透裝甲對坦克造成傷害。
另一個好處,就是根據(jù)穿甲彈公式,傾斜角度一定,穿甲彈穿透力與口徑大小成正比。
因此被德軍火炮射擊時,t-34坦克45毫米厚60度斜角的裝甲將近90毫米的厚度。
這厚度等效厚度基本使德軍坦克炮失去作用了。
于是,就算德軍坦克其它方面性能優(yōu)越,就算德軍炮手訓練有素,就算他們準確的命中目標……但無奈它們根本就無法對目標構成威脅。
蘇軍坦克的缺點,就是1941版的t34是雙人炮塔……這是由于炮塔空間狹小空不下三人,所以本應有五人操控的t34坦克就被壓縮至四人。
其結果就是車長必須由炮手兼任,有時也由裝填手甚至是駕駛員兼任。
比如卡拉什尼科夫就是駕駛員兼任車長。
這么做的后果就是t34坦克的反應比較笨拙……兼任的組員必須一心兩用甚至幾用,他一方面要完成自身的任務又要負責指揮和協(xié)調全車組員。
不過這個問題在這里體現(xiàn)的并不是這么明顯,因為在指揮上不存在什么困難,他們只需要一個接著一個的瞄準目標然后開炮就可以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