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舒爾卡才知道,他們有幸能說服諾維科夫支持這個作戰(zhàn)計劃。
因為斯大林對這個反攻計劃做了特別批示:“如果諾維科夫認為,我們空軍現(xiàn)在無法完成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反擊戰(zhàn)任務的話,那么最好就把這次戰(zhàn)役開始時間向后推遲或取消!”
這也是赫魯曉夫這個政治委員也對諾維科夫無可奈何甚至在諾維科夫一再表示無法戰(zhàn)勝敵人也沒有發(fā)怒的原因......如果是其它人,赫魯曉夫早就給對方冠上“懦夫”、“叛徒”、“膽小鬼”的帽子逮捕甚至槍斃了。
接著,在擬定了航空兵編制的改革方案后,舒爾卡又和諾維科夫興致勃勃的討論起戰(zhàn)術方向的改革。
“步兵每一次進攻,都需要強有力的空中力量的掩護!”舒爾卡說:“因為我們需要快速穿插,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他們擊潰!”
“對,就像德國人用的‘閃電戰(zhàn)’一樣!”諾維科夫表示贊同。
這話也只有諾維科夫敢說,而且還是在赫魯曉夫這個政治委員面前說......雖然蘇軍很多戰(zhàn)術都來自他們的敵人也就是德國,但這是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因為沒有“向敵人學習”這回事。
這讓舒爾卡有些尷尬,他輕咳了下緩解有些怪異的氣氛,接著說道:“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強擊機!”
“強擊機?”諾維科夫疑惑的望向舒爾卡,說:“不應該是轟炸機嗎?”
蘇聯(lián)一直都使用轟炸機為步兵提供主要的空中掩護,因為載著航空**的轟炸機可以輕松的炸毀敵人的碉堡、工事、坦克等。
“不,我們應該轉用強擊機作為步兵的掩護主力!”舒爾卡說:“原因是我們無法取得制空權,或者說只能有限的取得制空權!”
諾維科夫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打仗就應該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奪取制空權的情況下就可以用轟炸機為掩護主力,比如德軍就喜歡用“斯圖卡”對目標進行精準轟炸。
但蘇軍是沒有制空權或是有限制空權的一方,使用轟炸機為主力的結果,就是當他們遭遇敵人戰(zhàn)斗機時就毫無還手之力,要么等死要么等殲擊機解救。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