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卡拉奇的戰(zhàn)斗在凌晨十二點十五分準時打響。
沒有太多的時間制定計劃,因為給第51集團軍的時間原本就不多,同時這場戰(zhàn)斗本身就是要速戰(zhàn)速決。
如果說有什么作戰(zhàn)計劃的話,那就是舒爾卡一改往常蘇軍的進攻方式。
“我們不能以坦克為先頭部隊進攻!”舒爾卡說:“我建議把步兵師擺在前面,坦克在后,最后放炮兵!”
“坦克在后?”特魯法諾夫有些不明白:“可這樣一來我方步兵的傷亡會很大,同時對敵人防線的沖擊力也很有限!”
蘇軍以往的進攻,都是坦克在前步兵在后。
當然,這里所謂的坦克在前并不是純粹的坦克在前......坦克前方還必須有清障步兵。
這一點是必須的,這其中還需要有工兵排雷、清除鐵絲網(wǎng)、清除路障等等。
否則,如果當坦克一股腦的往前頂,那基本是用坦克去懟敵人的地雷、鐵絲網(wǎng)和路障,那是多少坦克上來都是懟不過的。
然而,從總體來說坦克部隊都是被擺在一線,因為坦克的防御力和火力在戰(zhàn)場上是無與倫比的,尤其是進攻敵人的防線,它會給后方部隊提供強有力的掩護并對敵人防線形成強有力的沖擊。
但舒爾卡現(xiàn)在卻一反常態(tài)的將步兵師擺在前方。
佐洛塔廖夫?qū)Υ艘脖硎静焕斫猓骸安奖鴰煍[在前方,他們怎么面對敵人的火力?”
這一點就算是佐洛塔廖夫也明白,步兵師主要是輕型坦克,重型坦克數(shù)量少之又少,基本是用血肉之軀面對敵人的**和火炮,這樣的結(jié)果除了浪費時間和生命外基本不會得到什么。
當然,這種事蘇軍干的也不少,比如在斯大林格勒為了消耗敵人的彈藥。
問題是第51集團軍在這個需要爭取時間的陣地上耗不起。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