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屬于敕勒川牧場下屬的富場生產(chǎn)大隊下面的生產(chǎn)七隊,總戶數(shù)是47戶,加上許靈均的話,那就是48戶人。
基本上每一戶人家都管著十幾二十匹馬,匯集起來就有近千匹馬,每一次趕馬上山,都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出征。
男人們上山放馬,女兒們在家種植,一起組成了祁連山下的人間煙火。
許靈均騎在馬背上,一邊游刃有余地趕著馬,一邊看著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大草原。
蜿蜒的溪流在草原上流淌,悄悄滋潤著這片土地。
小草芽兒不斷吸收著土壤的養(yǎng)分,使勁往外冒頭,為大地披上了一層新衣。
祁連山素有“萬寶山”之稱,而且山區(qū)為冷濕氣候,有利于牧草生長,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帶,分布有大片草原。
此次,他們的目標就是半山腰上的谷地草原。
相對比山下,山上的草原常年受到雪水的滋潤,比較不受雨水的影響,牧草會更快復蘇,是初春季節(jié)最好的放牧場所。
他們沿著山谷口,把馬群趕進了山里,迅速朝著山里鮮嫩多汁的草原趕去,身后濺起一陣塵煙滾滾。
這時,許靈均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身邊伴隨著千馬一起奔騰是個什么樣的感覺。
就如同那一首古詩: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