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大萬的打賞!
……
趙廣德話一出口,又有些后悔了。他訥訥地看向無恤,生怕他其像自家父親那樣,對他加以斥責(zé),嘲笑。
因?yàn)椋舆h(yuǎn)庖廚,是這時(shí)代的共識。身為高貴的卿大夫,鐘鳴鼎食之子,怎能親手割烹?做那和庖廚豎寺等小人才做的低賤行當(dāng)?
然而,趙無恤的反應(yīng)卻讓趙廣德意想不到。
無恤靜靜地聽他言志,隨即拊掌而笑,說道:“鳥有鳥道,魚有魚道,而人也各有志向興趣,在我看來,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堂弟不必惶恐,來,快坐下?!?br>
趙廣德?lián)狭藫项^,坐下后嘿嘿訕笑,為方才的失態(tài)有些不好意思。
卻聽無恤沉吟片刻后說道:“日后堂弟就經(jīng)常跟我回成邑來,在這個(gè)院子里,庖廚之事,任你施展,只是不要認(rèn)為我怠慢了你即可?!?br>
趙廣德心中一喜:“堂兄所言,當(dāng)真?”
“自然是真的,何況,弟也不必自卑,入于庖廚的君子,從古至今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昔有燧人氏,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又有庖犧氏,養(yǎng)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其后神農(nóng)、后稷、伊尹等,更是不必贅言。而近世以來,周朝守藏室的史官老聃也是其中之一,不然,他怎么會(huì)有‘治大國如烹飪小鮮’的比喻呢?”
“堂弟若能做出讓萬民共享的美食,也是與民同樂的一種啊?!?br>
無恤作為后世之人,對趙廣德的想法倒是不會(huì)鄙夷和奇怪。而君子遠(yuǎn)庖廚這句話,在原本的歷史上,孟子就加以詮釋過:“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br>
雖云不忍,但端上來后卻“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說白了,就是假仁假義。如同齊桓公小白那般明面上自詡為仁義明君,可暗地里啖食嬰兒之肉卻絲毫不感到愧疚,而當(dāng)世的許多諸侯卿大夫更加不堪,苛政殘民勝過虎狼食人。
食人之肉亦如此坦然,何必在對待幾只禽獸的性命上惺惺作態(tài)?
何況,春秋貴族們興趣愛好稀奇古怪的多了去:有喜歡搞土木工程的,有喜歡殺活人獻(xiàn)祭的,有喜歡假扮成女人的,有喜歡夫人給自己戴綠帽的,有喜歡在朝服下穿著情婦**上朝的,甚至還有換……妻玩耍的。
趙廣德的愛好,只是下個(gè)廚房而已,人畜無害,與之相比,算得了什么?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