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塔在樅陽門外臨江之處,遠(yuǎn)遠(yuǎn)望去足有數(shù)十米高,龐雨來到明朝之后從未見過如此高大的建筑。
以往龐雨兩次來安慶都是走北門,到府衙辦完事就回桐城,所以一直未曾見到。
“懷寧十景之一的塔影橫江便是此處,此塔名曰迎江寺塔(注:振風(fēng)塔)。
有好事者言,本朝之前安慶未出過狀元,乃因江流湍急文風(fēng)不固,需建塔固之,于是隆慶二年初建此塔,一到夜間燈火輝煌,也可以作江面上的指引,不知救了多少船工,這是佛家慈悲,但那狀元卻一直沒見到。
萬歷四十七年時,塔身多有破損,老夫的從祖和吳應(yīng)鐘等募資重修,果然崇禎元年懷寧便出了狀元?!?br>
阮大鋮大笑幾聲,面有得色的道,“龐小友你說,這狀元是不是有我那次祖之功?!?br>
龐雨還在看那燈塔,這些時日看慣了平房,咋一見到這種高大的人工建筑,心中還頗有些震撼,尤其還燈火輝煌。
不過從中江樓的角度看不到河中塔影,所以那塔影橫江也就少了些味道。
他此時聽了阮大鋮的話,不由驚訝的道,“還有如此神奇之事,不知這狀元如今何處高就?”
“此人名叫劉若宰,中狀元之后即授翰林院侍講,后充日講起居注官,如今已是侍講學(xué)士,常常隨侍圣上身邊?!?br>
阮大鋮撫摸著自己的一把大胡子,對龐雨神秘的道,“當(dāng)朝首輔溫體仁,當(dāng)年也是講讀官,官職雖不大,但貴在離皇上近,皇上有些什么難為之處,多半不會去問閣老,因閣老心機(jī)深沉又利益攸關(guān),背后有些話,倒是問這些日日見面的講讀官多些。
所謂京官多如牛毛,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的少之又少,這侍講學(xué)士才是近臣。”
龐雨眼睛一亮,這感覺就是皇帝秘書,或者是學(xué)術(shù)顧問一類。
以前聽說孫臨的哥哥在都察院,桐城的士紳都對孫臨刮目相看,跟這劉若宰比起來,似乎就還差了一些。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