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久之后,傳來宜都太守庾仄起兵反桓的消息,何無忌感到機會來臨,悄然起身前往山陰,勸說劉裕起兵,討伐桓玄。
看過何無忌帶來的檄文后,劉裕沉吟不語,他與楊安玄雖只見過兩面,但印象十分深刻。
初次是在沙洲,楊安玄縱火燒賊,彼時楊安玄不過是都水監(jiān)緝賊使,巡江所兩條船,不足百人。
不久之后巡江所變成巡江營,有艨舯兩艘,戰(zhàn)船數(shù)條,有水師五百人。王恭起兵清君側,楊安玄堅定地站在朝庭一面,封鎖京口前往建康江面,事后得了會稽王的賞識。
秦軍東犯洛陽,朝庭決定派北府軍北援,楊安玄與自己在京口比武,爭奪救援洛陽的統(tǒng)軍權。
說實話,劉裕沒有將楊安玄放在眼中,無論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劉裕都勝過楊安玄。不料楊安玄創(chuàng)出天地三才陣,出人意料地獲勝,贏得了機會。
從此之后,楊安玄一飛沖天,救下洛陽,成為汝南主簿兼司馬,接著接任汝南太守,再敗秦師;丁憂募軍時擊敗魏軍,改任潁川、滎陽太守;接著奉詔奪取襄陽,擢升雍州刺史。
這一連串快速的升遷讓人眼花瞭亂,劉裕暗中拿自己與楊安玄相比,自嘆不如。
“英雄趁勢而起,楊安玄借救洛陽敗秦師之機崛起,坐鎮(zhèn)一方。劉兄你英武蓋世,豈甘人后?!焙螣o忌慨然勸說道。
劉裕怦然心動,他以數(shù)千之眾擊潰孫恩十數(shù)萬變民大軍,逼得盧循南逃,與楊安玄并稱“雙雄”。
何無忌說中劉裕的心事,若當年率軍救援洛陽的是他,劉裕自問也能像楊安玄那樣建立功業(yè)。
劉裕一直領軍在外作戰(zhàn),對京中情形并不清楚,他生性謹慎,沒有冒然聽從何無忌的建議,而是找山陰孔氏族長、山陰縣令孔靖探聽虛實。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