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因地處隴南仇池山現(xiàn)甘肅而得名。
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氏人齊萬年率關(guān)隴各族起義,兵敗后其麾下楊茂率部眾四千返回仇池,標(biāo)志著仇池國建立,史稱前仇池國。東晉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苻堅遣將楊安攻仇池,城破后將氐族人遷徙到關(guān)中一帶,前仇池國滅亡。
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兵敗淝水,追隨苻堅出征的楊定出乘機回到隴右收集舊部,自號龍驤將軍、仇池公,向東晉稱藩,史稱后仇池國。晉太元十九年394年,楊定兵敗于西秦乞伏乾歸,被殺,其堂弟楊盛繼位,仇池國僅有武都、陰平兩處城池。
小國生存之道,左右逢源、依附強國,楊盛深譄其道。為保住基業(yè),楊盛不斷在后秦、北魏、東晉甚至恒楚之間稱藩。去年趁著晉國內(nèi)亂,派兵攻占漢中郡,疆域擴展一倍。
哪料秦隴西公姚碩德亦派大將斂俱攻打漢中郡,取成固城。緊接著晉梁州刺史楊思平率軍前來,楊盛自知不敵,命侄子楊撫棄南鄭城回歸武都郡,讓晉秦相爭。
秦軍不敵晉軍,退出漢中郡,楊盛生恐楊思平趁機兵進仇池,棄北魏向秦國稱臣,被秦封為益州刺史、征南大將軍、開府、武都侯,都督益、寧諸軍事。
仇池國都?xì)v城今成縣北1,向秦稱臣后府門前的匾額換成了征南大將軍,原本的大殿改稱大
堂,楊盛正與其弟楊壽、侄楊撫、楊倦、堂侄楊斌以及平北將軍苻宣苻堅玄孫等人商議攻打漢中一事。
楊壽憤然道:“秦國與晉國建交不好出兵,便差遣我等前去犯險。梁州刺史楊思平是雍兗刺史楊安玄的叔父,以仇池之地要對抗楊安玄,恐怕力有不逮。大哥,千萬不可輕舉妄動,惹禍上身啊。”
楊撫愁眉苦臉地道:“若不聽命行事恐怕秦國大軍先至,而且難當(dāng)他們在長安為質(zhì),日子會很難過?!?br>
楊盛的臉越發(fā)黑了,去年他向前秦稱臣,把兒子楊難當(dāng)以及重要臣屬子弟二十余人充當(dāng)人質(zhì),才換得姚碩德等人撤軍。正如楊撫所說,若不領(lǐng)命出兵,恐怕秦軍就會到來。
長嘆一聲,楊盛道:“先行整頓兵馬,再向長安上疏,讓天子補充糧草輜重,能拖延一時且拖延一時。愚聽聞天子亦派人前往譙蜀,讓他們出兵北上,或許事情還有轉(zhuǎn)機?!?br>
蜀國,成都王府,大殿內(nèi)歡聲笑語,蜀王譙縱設(shè)宴款待前來的桓謙。譙縱向秦稱臣,姚興封譙縱為大都督、相國、蜀王,加九錫。
譙縱春風(fēng)滿面地坐在高座之上,看著左席與譙道福說笑的桓謙,這可是龍亢桓氏,曾經(jīng)高不可攀、差點奪取晉室江山的桓家子成了自己的座上賓、麾下臣。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