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虜知道皇帝和中樞都在城中?恐怕會不顧一切都要破城。
僅這兩點,就足以讓皇帝“駐蹕寒山”的想法無法實施。
這也是反對者們反復提起的顧慮?物議洶洶。
蕭大款認為朝野內外反對皇帝駐蹕寒山是民心所向,故而攛掇皇帝駐蹕兩淮的宵小之輩?不能得逞。
結果?饒州鄱陽有消息傳來:鄱陽王蕭嗣去年于饒州樂安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一個大銅礦,現(xiàn)經過數(shù)月試開采,估算年產量初步可達到三百萬斤。
正常開采三四年后,年產量可逐步遞增到七、八百萬斤?再過幾年?可輕松過千萬斤。
消息傳出,朝野嘩然。
蕭大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立刻派出官員到饒州樂安實地勘察,勘察結果,證實了鄱陽王所說。
那么?朝廷不會缺錢了,至少?國庫會有盈余了。
而皇帝駐蹕寒山一事,因為樂安大銅礦的出現(xiàn)?開支問題,不再是問題。
興建行宮、日常維持而產生的巨額開支?樂安銅礦的開采可以有效彌補。
與此同時?支持皇帝駐蹕寒山的大將軍、彭城公李笠?擬定了一系列實行方案,其中之一,是將駐蹕之處改在淮陰。
淮陰位于淮南,淮水南岸,有淮水作為北部屏障,為淮南重鎮(zhèn)。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