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經曲阿往返三吳地區(qū)和建康的貨物,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而且漲幅明顯,還在增加。
方山津稅關的統(tǒng)計結果,也證實這一情況。
這其中,從三吳前往建康的貨物,占了六成,從建康前往三吳的貨物,占了四成。
所以,出了什么事?
稅署吏員向胡煒介紹起調查結果。
先說事實:建康實行“足陌”交易之后,相比三吳地區(qū),同樣的五銖錢,在建康貶值了。
因為八十文錢,在短陌的三吳地區(qū)可以當做一百文花八十文為一陌,而在建康城里,八十文就只是八十文。
雖然回歸了準確的幣值,但足陌的建康城里,銅錢比起其他短陌地區(qū)的銅錢,就是貶值了。
錢貶值,物價自然就漲,此為“錢賤物貴”。
而泰安通寶的使用,也導致建康城內物價上漲。
因為稅收帶來的成本,無法通過對“陌”的消減進行分擔,自然就全加到價格上,物價焉能不漲?
建康是明顯的“錢賤物貴”,周邊地區(qū)相比之下,當然就是“錢貴物賤”。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