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東明聽這個“共享”二字,就聯(lián)想到了公共。
“對,以前的公共自行車都是市政工程。政府來主導(dǎo)運營的。
我們這個共享單車,由公司來投放運營。”
張益達點點頭,公共自行車最早出現(xiàn)在荷蘭,07年奧運會開幕前,京城市政府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在城市投放了5萬輛公共自行車。
“這個項目不好盈利吧!京城,臨安等很多省會城市前幾年都有公共自行車,最近兩年沒怎么看到了?!?br>
雷東明不太看好這個項目,市政工程都搞不下去了,別說一家民營公司來搞了。項目肯定虧損巨大,各大城市才開展不下去了。
“盈利還是有可能的。銳向和益民都可以給單車投放廣告。另外,單車租賃騎行還可以收費。
最為關(guān)鍵的是,我打算推出一個單車騎行租賃APP。以后單車APP有兩三億用戶了,那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br>
張益達一臉認真的說道,共享單車自他決定要做后,一定就要將它做成一款國民級應(yīng)用。
“兩三億用戶?還流量入口?還要投放廣告?”
雷東明也是懵逼三連,會有這么多用戶?
又追問道:
“兩三億用戶,你這得把業(yè)務(wù)做遍全國啊?那得需要多少輛單車啊?”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