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和胡.平安說,不到běijing,就不知道什么叫大城市,但他到了běijing后,卻發(fā)現(xiàn)這里除了人多車多房子高之外,和東寧幾乎沒有多大區(qū)別。
從市里上訪到省里,他吃了不少苦頭,遭了不要冷眼,省信訪局的人都快認(rèn)識他了,因為他一天兩三回去的,開始人家還按程序辦,到后面干脆置之不理,甚至好幾次還將他驅(qū)趕了出去。
上訪的路上,他遇到了不少比他年紀(jì)大很多的人,在省信訪局遭遇冷眼后,**安決定上běijing,據(jù)幾個老上訪戶說,只有去běijing才有效果,于是他買了張硬座火車票,匆匆的上了běijing。
可一到這里,才知道人生地不熟是什么滋味,一個大都會中滿是陌生的面孔,迷茫的情緒油然而生,但是為了給爺爺申冤,也為了龍陽縣死在礦井里的人,他一定要告,而且要告到底。
在běijing,大多時候他幾乎都是睡在地下通道里,因為身上沒有多少錢,而他又不敢問父母要,因為他很清楚父母如果知道他是來上訪,肯定會很擔(dān)心,他每次打電話回去,父母都一個勁的和他說,讓他別去告了,民告官是沒有勝算的。
但是,**安卻記得蒼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只要心中有光明,這個世界就不黑暗,即使前路迷茫,他也要走出來,他不相信這個國家已經(jīng)沒有申冤的地方,他不信。
只是他很快就遇到了麻煩,盡管他省吃儉用,即使去小旅館里住,也只是為了去洗一個澡,每天都在路邊啃饅頭,喝水要么去加油站喝自來水,要么就去公園的噴泉里,一個星期后,他找到信訪局時,身上已經(jīng)沒有幾個錢了。
在省里上訪后,他有了經(jīng)驗,不能老是跑到信訪局里去,因為去多了,人家就會煩,所以他是隔三差五去běijing信訪局,而程序基本上和省信訪局是一樣的,有材料的交材料,沒材料的就登記一下了事。
登記完之后,是與省信訪局不同的,這里會把他們所有上訪人員都集中到一個點(diǎn),中午為他們提供一頓免費(fèi)的午餐,內(nèi)容就是簡單的咸菜和饅頭,但**安他們不知道的是,信訪局的流程非常簡單。
在將他們集中起來后,就通知地方zhèngfu來領(lǐng)人,如果地方zhèngfu沒人來,那就清場,該上哪去上哪去,沒有人會管他們。
或許是同病相憐,**安每次上訪之后,在信訪局的集中點(diǎn)里吃一頓免費(fèi)午餐立即就會離開集中點(diǎn),因為他不想被地方zhèngfu抓回去,他一定得在běijing等一個消息,這還是一個來自黑龍江的老上訪戶告訴他的。
后來,他跟著這位姓楊的老上訪戶找到了一個臨時的落腳點(diǎn),人都叫他老楊頭,他是因為家鄉(xiāng)拆遷的問題來běijing上訪的,因為拆遷,他兒子**了,兒媳婦當(dāng)時正懷著孕,因為悲傷過度,在產(chǎn)房里難產(chǎn),母子兩都沒保住。
地方zhèngfu掩蓋事實(shí),草菅人命讓老楊頭幾乎絕望,他和**安一樣,都是為了尋求一個公正,尋求這個社會的光明,這個國家的光明。
老楊頭被抓回去很多次,后來就開始和地方zhèngfu的駐京辦打游擊,老楊頭告訴了**安很多事情,一些**安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說在běijing信訪局雖然接待外地上訪人員,卻不會直接處理,只會打電話到地方zhèngfu,給地方施壓。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